2025-07-23 11:25 - 来源:陆河纪检监察
岭南六月,蝉鸣荔熟。翻开马伯庸的《长安的荔枝》,大唐天宝年间那个捧着敕令疲于奔命的九品小吏李善德,仿佛穿越千年,化身成今日无数奔忙于文山会海的基层干部身影。当上级一声“摸清底数”的指令下达,基层干部便被卷入一场无休止的“数据苦旅”,层层加码的表格如雪花般涌向基层,让今日之“李善德”们深陷“指尖牢笼”,在文牍主义的洪流中耗尽为民服务的初心与气力。 李善德最终送达的荔枝仅博贵妃一笑,而今基层干部熬更守夜填报的“精准”数据,其归宿同样令人唏嘘。日报、周报、自查报告、进度表……报表名目日益精巧,填报逻辑却愈发破碎。有些地方为了证明群众的满意度,换着方儿让基层统计每日微笑次数、服务时长,却无暇解决群众投诉的实质问题;有些上级部门以材料多寡衡量下级对工作的“重视程度”,甚至乎刚布置任务没几天,就连夜要求上报落实情况,导致应付检查式的“注水”材料频频出现;有些干部夜夜挑灯奋战于办公桌上,然而堆积成山的材料成果,最终亦沦为会议室的装饰性盆景……此情此景,与千年前李善德驿路奔命何其神似! 当“留痕”异化为“免责”的护身符,干部便沦为数字劳工——指尖在键盘飞舞,双脚却离民生现场越来越远。长安的荔枝路,累死多少无名驿马,今日的“数据苦旅”,正耗尽基层干事的锐气。 破局之道在于改革考核体系,以实效替代留痕,重建上下级间的信任。数据应当回归其服务本质,而非成为目的本身。我们需要拆解那些自我繁殖的数据高墙,斩断形式主义锁链。只有当文件柜里的表格停止野蛮生长,基层干部的双脚才能重新踏上服务群众的坚实土壤;唯有卸下“指尖上”的万吨重担,才能让新时代的“荔枝使”们不再为虚幻的数据幻象疲于奔命,而是为百姓真实的甘甜福祉全力奔跑。治理现代化的真谛,不在于表格的精致程度,而在于干部与群众之间能否重建那种无需数据证明的真诚联结。当考核指标不再挤压为民服务的时间与空间,基层治理才能回归其本真状态——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真心换取民心。 昔日长安城快马加鞭,荔枝入宫只为红颜一展欢颜;今朝基层干部日夜兼程,唯愿民生实事能化作百姓眉梢的笑意。只有让基层干部真正从“疲于应付形式”中解脱,将智慧与汗水倾注于为民服务的实干之中,只有让“一骑红尘”为百姓疾苦而奔,“长安荔枝”为百姓甘甜而送,方是形式主义坚冰消融、实干清风浩荡之时。(彭志斌)